- 文字版
- 原貌版
说到形意拳和心意拳我们不得不追溯一下这两个拳的发展传承。要说心意拳应是形意拳之母拳,而形意拳则是在一个边缘领域内传承发展了心意拳。
在劲力上,心意拳是“心意领气,力发丹田,双手与丹田气相呼应”。形意拳是气与力合,劲整力猛,身如一张弓,力从腰处生。
在练功上,心意拳强调“桩功筑基”、“壮气培内”。形意拳是内外兼修;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三体式桩功与练套路并举,且以练套路为主。
在技击使用上,心意拳是“防御为主,步腿生根,吞吐束展丹田力”。形意拳是先发制人,直取快攻,上步挨身,强打硬进无遮拦。
以上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我们知道,任何拳种都是由人创编的;同时每一拳种都有它产生的技术来源和实践来源。形意拳也是这样其创始人李洛能(1807年-1888年),亦称老农,名飞羽,字能然,清深州(今深州市)窦王庄人。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李洛能38岁时,变卖部分家产,到山西祈县小韩村投形意拳名师戴文雄学艺。多次叩访,均以“戴氏心意不外传”为由拒之门外。其毫不气馁,即所带百两纹银在祈县城南开一菜园,四季给戴家送菜,风雨无阻。是年终,戴氏管家付其菜钱,洛能固辞不收,言明只求学拳,由此感动戴家,文雄答应只传功艺不收为徒。洛能在文雄指导下日夜苦练,一年后,学得蹲丹田、射丹田、劈拳、崩拳等。在数尺之外悬一绳,一拳打去,绳若击中,腾空乱舞。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文雄母80寿辰之日,众弟子在寿堂前演武祝寿。洛能先演蹲丹田、射丹田,只见上衣刷刷直抖,令文雄大吃一惊。其又打崩拳,一拳打出,噼啪作响,脚落之处,方砖碎裂。戴母大喜,遂令文雄收洛能为徒,搬到戴家居住。此后,文雄尽其所能传授功艺,洛能继续精研苦练,功夫大进。
李洛能是36岁到祁县的。此前练的是长拳,并且已是一位功夫和技艺超群的著名武师了。1849年到太谷城内富户孟脖如家护院,李洛能1856年收车永宏(字毅斋,1833—1914)为徒。车师也是练长拳的。当时太谷城有“小北京”、“金太谷”之称,巨商大户都聘拳师保镖护院。这些人也都是练长拳的。
太谷把心意、太极、八卦以外的拳种都俗称少林长拳。李师就是在这样的武术环境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把长拳与祁县心意拳结合起来,创编出具有自己风格的形意拳。
因此李洛能的形意拳,其技术来源有二:少林长拳与祁县心意拳。例如三体式,鸡腿、龙身、熊膀、虎豹头源于祁县心意拳;扭身调膀,手脚伸出来于长拳。又如“低势大架,拳势舒畅”,其中“低势”(身低)源于祁县心意拳;“大架”(架势大)、“舒畅”来于长拳。至于“先发制人,直取快攻,上步挨身,强打硬进”就完全是长拳风格了。
李洛能丰富的健身和技击经验是形意拳的实践来源。没有对武术规律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不可能把两个拳种结合的那么自然和谐,创编出新的刚柔并经意力同生拳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