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形意拳产生发展之我见
形意拳与八卦掌、太极拳、少林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拳,是中国武术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淳朴、高雅、博大精深,是传统东方哲学思想和医学、导引术、技击术的高度完美结合。形意拳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具有健身强体、炼神、技击等多种功能。
形意拳是国术内家拳种之一,包括三体式桩功、拳、枪、刀、剑、棍等等,内容博大丰富,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拳种。其特点是以养气健身为主,技击格斗次之;虽动作简单,但要求严谨,不以虚招花架炫人耳目,在健身养生与技击之方面注重实用;调节腑脏之气血,加强其活动功能,修残补缺,强身健脑;根据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势利导,出奇制胜。
形意拳有稳健扎实,舒展大方,动静相兼,轻如狸猫,迅如猛虎的特点。其意义为象形取意,内外兼修。从劲力上讲,强调重意不重力,求其气催血动,贯通全体。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气至劲达,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对于形意拳的发源,有书载和口传是北魏时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达摩或宋代名将岳飞所创,是否如此,学者不必追究。故古人推功于达摩、岳飞等的精神罢了。所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倒是很值得研究,因为任何学问莫不由心意而成就。
至于形意拳的源流,其说不一:有的说,形意拳的始祖是岳飞,也有的说是姬隆风的,也有说是李洛能的,不过这些传说,都有它的根据,可我认为李洛能是形意拳始祖的说法,是比较恰当的。
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姬隆风(也有记作姬际可、姬隆丰、姬龙凤,或记作姬龙、姬凤二人)为形意拳的前身——心意拳的创始人和一代宗师。河南进士王子诚在清雍正13年所著《拳论质疑序》中有言:武艺“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创于何人,惟此六合之拳传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师犹有虞焉……若太平之日,刀兵销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敌哉。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由此可以推断,姬隆风创立心意拳时间应在明末清初。
又据资料,姬隆风访道终南山,得岳武穆的《九要论》,根据《九要论》的内容,结合人身的肺、肾、肝、心、脾五脏,再配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研编成劈、钻、崩、炮、横五行拳传诸后世,名心意拳,这心意拳确是形意拳的基础。从形意拳内部流传的“武尚汉疆新穆斌黄族强”十字辈,以及后续至四十字辈的事实,也可以作为佐证。
之后,姬隆风将心意拳传给其第二代传人曹继武;曹继武传于第三代传人马学礼、戴龙邦。这期间心意拳有了发展,增加了五行连环,与八式捶等套路,并改名为心意六合拳,戴龙邦传给第四代传人李洛能(也叫李老能)。
李洛能,河北深县人,早年在山西太谷经商,拜山西戴龙邦为师,他晚年自晋回乡后的20余年间,在所学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参以明代白莲教的道术思想,总结了各派武术的专长,结合平生武术实践,创编了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骀、鹰、熊十二形拳,及龙形四把、杂式捶、安身炮等,使其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