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形意3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防身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外家拳 > 六步架大洪拳史略
隐藏右侧

六步架大洪拳史略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六步架大洪拳是我国古老的优秀拳种之一,它流传久远,主要流行于江苏的丰县、沛县,门徒众多,传播最为广泛,练习最为普及。六步架大洪拳有别于我国南北广泛流传的少林大洪拳、南派洪家拳以及陕西红拳等。

    据现有拳谱记载:“夫吾之大洪拳创始者,乃太上老君李耳矣。太上老君李耳,字伯阳,谥号聃,生于公元前571年左右,春秋末期哲学家,著有五千言《道德经》,世亦称老子。老君创洪拳,以参河洛,此乃内外潜流动法之源矣。无极之太极呈也,两仪之根,孰阴阳何为乎?五行兮,八卦九宫虽系演数,亦为河洛之体矣。万物之数物物相通,顺道则昌,逆道则亡,有道则明,无道则惑,此所以拳合于道而存,取法天然之理,真人悟化感而随通,顺自然而势成,于是有拳路出焉。自黄帝征蚩尤,用武之始也,后夫以武安邦定国矣。故此武术成为历代帝王蓄将帅之源,此亦是太上老君造玄妙创大洪拳之因。”

    六步架大洪拳是武术理论在道家思想基础上完美结合形成的一套快慢相间、内外相合、刚柔相济的拳法,此拳法刚劲有力,形气一体,如长江大河之水一样,无孔不入,无坚不摧,外有排山倒海之力,内含龙吟虎啸之形。

    六步架大洪拳流传至今,在数千年的历史变革发展中,有遗失间断,也有创造发展。其名称就有多种称谓和叫法,唐初为“天罡拳”,五代谓“六步架”,宋兴东西又为“黑虎拳”,明演南北称之为“大洪拳”。又因起势“拧腰三晃膀”,故也称此拳为“三晃膀”。在长期实践中,经历代拳师的不断充实丰富和提炼发展,六步架大洪拳不但有特定的呼吸、意念和套路的定型,而且还有独特的六个练功阶段即六步架(一为平气架、二为气推力、三为气排丹田、四为混用力、五为闭气练法、六为混元气练),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自成一派,故人们称之为六步架大洪拳。

    拳起于易,理成于医。武术是道教导引术向技击术方向发展而来的,主要特征是不用蛮力,以柔克刚、以通脉炼气为其本功,它的拳术理论符合于道的思想。起初拳法、拳势、拳路并不固定,随心所欲,纯任自然,练习时先教单势,一势练熟后再授一势,无固定拳路,单势娴熟后互相连贯,逐渐形成套路。

    据传东晋时期,著名道士葛洪在传习前人华佗发明的导引术五禽戏(五禽即虎、鹤、熊、猿、鹿)时,根据动物的各种吼叫和各种动作,悟出气与力的关系,强调拳术以意为先、以意导气、以气催力的拳法理论,并创出了刚柔相济的气力功架拳,即大洪拳初形。“鼓腹荡气,直势横闪”,直势无横力而截其横,横势无直力而截其直,此拳法之老母也,上下起落之势相克相生无不皆然,进而演化为两臂如鞭、两腿如鞭、身为一大鞭,肱为鞭杆、股为鞭杆、身为一大鞭杆,手为鞭梢、足为鞭梢、头为一大鞭梢。故技击中有“洪拳,肱也,大洪拳,鞭法也”之语。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今江苏句容)人,公元284—345年,古代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世称小仙翁或葛洪仙,著有《抱朴子》一书。《抱朴子》由“内篇”二十卷和“外篇”五十卷组成。

    到了唐朝,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