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周至譓
一、洪门拳与洪家拳
清初,万五达宗张木始创洪门,组织中有不少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因此,洪门中人擅武是不争的事实。关于洪门拳,典籍作了记载,“一说在反清斗争中不少组织均称洪门、洪邦,此拳为他们所演练而成”。
而洪家拳则是由洪熙官集少林拳、白鹤拳和象形拳之长,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比洪门拳的出现晚了一百多年。关于洪家拳,典籍记载为“又名洪拳,广东南拳流派之一,居广东五大名拳(洪、刘、蔡、李、莫)之首”。
洪门拳与洪拳是现在混淆得最严重的问题。由于1854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前朱福一直以授拳为掩护,从事天地会活动,天地会起义的骨干成员朱子儒、朱美、杨升郎、陈金釭、郑金星、周春、侯陈带、林大年、练四虎、巢润章等人均是洪家拳的著名传人,自然把拳术带入那个时期的洪门,训练亲兵死士,但是这一时期洪门中还有不少其他门派的高手,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琼花会馆的李文茂,他是公认的咏春拳高手,另外蔡家拳、佛家拳等拳术亦在洪门中流行。
蔡九仪始创的蔡家拳比洪家拳在广东流行还要早上百年,洪熙官的祖父洪德源的师傅,即花县赤坭镇田心村人麦福就是个中高手,早在洪家拳开始在花县流传之前,蔡家拳就已经在当地流传。很多参加广东天地会起义的花县籍将士精通蔡家拳,至今该拳种依然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乡村之间流传。
太平天国灭亡后,李秀成的儿子,洪门中人李大和尚隐居香山斗门银坑,并在当地传授佛家拳法,使该拳种在斗门一带开枝散叶。广东省武术协会会长赵伟强老师就是这个流派的传承人之一。由此可见,洪门中人并非只是练“洪拳”的。那么洪门中的“洪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里引用朱子儒的事例来说明当时的历史状况。1852年,朱福被杀,朱子儒带领众人与官府交涉,为了防止他们造反,最后官府同意赔款,重修被焚的祠堂房舍。其实,对朱子儒等人而言,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造反是迟早的事情。这样,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尽快培养具有战斗力的有生力量的难题,就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按照洪家拳练习基本功扎马扯拳三年、十年一个训练周期的原有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传统武术界形容的“练三年洪拳的打不过练三年蔡拳的”,指的就是洪家拳对基本功的要求严格,耗时相对比较长,习洪拳者在训练周期短的情况下与同时学习其他拳种的人较量就会吃亏,所以又有“洪家讲桥马,蔡家重快打”、“洪家桥马、佛家快打”的说法。于是以洪家拳的桥马起势加上蔡家拳的快打或者佛家拳的快打而组成的新型组合方式就在“全胜堂”开始尝试,第一个套路的名称就叫“洪头蔡尾”。六和镇天地会首领翁芹芳在“全胜堂”学得这路拳法,并在下属的会众中推广,这个套路在今天的六和镇乐屋村、大塘镇到庄村等地依然流传。后来,这种能够满足当时武装斗争需要的组合方式迅速发展,涌现了十字扣打、梅花扣打、四门八肘、雪花盖顶、猛虎下山、夜虎出林、大洪拳、小洪拳等拳术套路,这些套路目前在花都区的莲塘村、大华村、民主村等乡间不乏传习者。
近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