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功夫频道>武术相关 > 武术文化 > 也谈内家拳之发力
隐藏右侧

也谈内家拳之发力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我随玉奇勇先生练习内家拳已有多年,是《搏击》杂志的忠实读者。日前笔者拜读了《搏击》杂志2003年第4期刊登百花武学创始人史文灼先生的《内家拳之发力运劲》一文,文中关于对内家拳发力的理解,有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现借贵刊一角,与史先生商榷,意在以引玉之砖,扬我中华内家武学之真意。
      史文灼先生在文中(第34页)提出这样的一段话:“在发力时,需遵循梢起、中随、根催撞的要求去进行,整体通连,一贯而出(有些习内家拳术者言此种发力法为真正高手所不取),其理由是此种方法很难使整体之力贯注于一点发出,而应该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再由梢节发出,而且其认为武谚有云:“打法定要先上身”讲的就是根节先动。其实,根节先动是无法应用于真正实战的,你的进攻武器还未发出,身体便已做出动作,这不明显告诉对方你将要做的动作吗?这种打法太慢,“千招千解,唯快无解”,速度可是一等的大事呀。”这段话表明史先生对内家拳发力的理解应是“梢节先动,中根节后动”,即把三节的运动分割开来。
      本人练习内家拳,通过亲身体会,认为内家拳的发力应该是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身体躯干、四肢同时形成一个整体,身动步随手到。全身上下都是在同一个时间内发出劲力,且力的发出在身上的体现是立体性的,梢节只不过是整体在运动中与对手的接触点而已,故在发力时决不能把梢节、中节、根节分割开来。所谓“梢起、中随、根催”正确的理解应为:根节一起动,中节即同时出,根节也同时催进,即三节同时动,而无先动后动之分。以整条手臂为例:拳或掌(梢节)一击出,肘(中节)即同时起,肩身亦同时催出,即整条手臂各部位的运动是同时的,绝无梢节先动中根节后动或中根节先动梢节后动之说(如梢节击出而中根节不同动,则梢节根本无法出)。拳论中的“梢起、中随、根催”之语本来说的就是三节同动,梢起中节不能不随,根节不能不催,即三节之动是贯为一体。若解为梢节先动,中节或根节后动,则就是将三节的运动分割开来。三节之动不统一,梢节也就无从击出。好比汽车,绝无车头先动而车轮或车中、尾部后动之说,如果是这样,整个车身将无法走动,只有一动全动,整个车身方能行走。由此可知,“梢起、中随、根催”是论形动的要求。
      史文灼先生文中把拳论中的“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再由梢节发出(真传拳论只有“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而无“再由梢节发出之说)和武谚云“打法定要先上身”理解为根节先动,并说“根节先动是无法应用于真正实战的,你的进攻武器还未发出,身体便已做出动作,这不明显告诉对方你将要做的动作吗?”由此可知史先生把拳论和武谚理解为:“根节先动,梢节(或中节)后动”。这样理解,实际上就是把拳论中的三节(即人体大、小三节)分割开来。在发力进击对方时,如把三节的运动分有先动和后动,那么是很难发出整体爆发力的,而且运动起来,很不协调,更无法做到全身上下完整统一。本人随玉奇勇先生习拳以来,经常见到玉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