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四、十二地支与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
十二地支对应人体穴道的分布情况说明如下:
子在腰(命门或会阴穴),丑在胯(环跳穴),寅在脚(涌泉穴),卯在背(夹脊穴),辰在肩(肩井穴),巳在手(劳宫穴),午在两眉中间(祖窍穴,也叫玄观),未在肩(肩井穴),申在手(劳宫穴),酉在胸(膻中穴),戌在胯(环跳穴),亥在脚(涌泉穴)。
由上可以看出,子午卯酉各作一支固定不变。肩胯手脚作两支,原因是冲合变化随重心的转换而变化和转换。除子午卯酉不变外,余者各干也因重心变换而换穴位。例如:重心在右脚时,辰在右肩,未在左肩,丑在右胯,戌在左胯,巳在右手,申在左手,寅在右脚,亥在左脚,反之类推即可(图1、2、3、4)。
由地支分布图可以看出,重心的转换并不影响子午卯酉,这就是“四正”。其余各支都因重心转换而变换,这就是“四隅”。
十二地支与太极八法的关系是通过六合六冲产生的。所谓六合六冲可由图5表示:
图中按地支顺序编号,如果规定奇号为阳,偶号为阴,则六合中每一合都是阴阳相合而互为根,而同奇或同偶不能存,便为冲。
十二地支对应人体也都可归窍。但是它与前面所讲的八门五步之窍位不同。前者有形的指出了四正、四隅、八方的固定符号,而十二地支与人体窍位之对应,完全是通过意念的变化和想象所产生的结果。正因为有这种意念活动,与意想中的穴道相合或相冲,就产生了太极八法诸劲。详述如下:
(1)*%劲。*%劲是通过地支中子与丑合产生的。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命门穴与右环跳相合,*%劲就会产生。反之亦然(以此类推)。(2)捋劲。捋劲是通过地支中午与未相合产生的。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祖窍穴与左肩井相合,捋劲就会产生。
(3)挤劲。挤劲是通过地支中寅与卯相合产生的。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夹脊穴与右涌泉相合,挤劲就会产生。
(4)按劲。按劲是通过地支中申与酉相合产生的。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膻中穴与劳宫穴相合,按劲便会产生。
(5)采劲。采劲是通过地支中戌与亥相合产生的。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右环跳与右涌泉相合,采劲便会产生。
(6)扌列劲。扌列劲是通过地支中寅申与巳亥相冲而产生上扌列和下扌列之劲。例如,右手手心向上时,意念就想左脚的脚心(涌泉穴)向后蹬地,这样就产生了上扌列之劲;右手心朝下时,意念就想右劳宫穴与左涌泉穴相合,这样,下扌列之劲便会产生。
(7)肘劲。肘劲是通过地支中辰与巳相合产生的。例如,重心在右,意念就想右肩井穴与右劳宫穴相合,肘劲便会产生。反之亦然。
(8)靠劲。靠劲是通过地支中辰戌与丑未相冲产生的。例如,重心在右,意想右肩井穴与左环跳穴相合,这叫辰戌相冲;重心仍在右,意想右环跳穴与左肩井穴相合,这叫丑未相冲,前者为肩靠,后者为背靠。
以上所讲的天干地支与太极十三法的因果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太极功法的锻炼就是由意念引导下通过人体窍位的冲合完成的。因而冲合的完成过程,也就是太极十三势总的锻炼过程。目前虽然流派很多,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