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阑珊集
——韩嗣煌著
桩法概要
在相对静止状态中求得拳劲的训练,称为“站桩”。这个名字从哪个时代提出的,已经不好考查了。据专业武术家们所谈,“桩”的意义是指两腿自膝以下,犹如埋在土中的木桩,这种感觉上的比喻,倒是颇值得耐人寻味的。
“站桩”作为一种拳术训练方法而出现,是我国拳术水平从低级阶段过渡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以前,拳术训练总是离不开“招法”,直到现在也还有人误解拳术仅仅是招法和套路。实际上,在出现了桩法训练以后,练拳者求得拳劲的途径是更为直接了,拳术界对于拳术追求的目标和训练方法,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因而使练拳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其他训练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力量效果训练与之配合,组成一个综合训练体系。
所谓“相对静止”,乃是指在站桩过程中身体各部没有大幅度运动,与之相对的就是“试力”。试力时身体各部以及步位均在不断地变换位置,由此可见,“站桩”主要是求得在一定姿态下力量的谐调,而“试力”则要求得力量谐调与运动谐调的统一,因而可以说,如果把站桩看作基础,则试力为其发展,二者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
下面就站桩时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站桩的根本意义,在于建立神经系统对于全身肌肉的指挥(由于没有专门研究生理方面的材料,可能用辞不当),因而它既是神经方面的训练,又是肌肉方面的训练。所以它不仅能为拳术技击服务,而且具有明显的强壮身体、治疗疾病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不少的例证可供询查。但由于目前尚无大规模的医疗方面的配合研究,使我们只能是看到其效果,缺乏对其机理的深入研究,现在对站桩的健身效果的解释,基本上是根据实践结果进行种种推测的假说。
作为技击的基本训练,站桩最容易求得拳劲,拳劲的含义已有专文论及,此处不再 敷述。
(二)我国前代拳术家经过长期实践,认识到为了达到神经指挥肌肉的目的,以期求得拳术领域内的特殊力量-----拳劲,必须借助意念活动,意念活动的提出使我国拳术在训练方法上产生了大幅度的飞跃,在拳术与体操之间形成了清晰的分水岭。
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为了取得不同的训练效果,意念活动也随之不同。
一般说来,作为拳术训练的开始阶段以求得身体各部的舒展为主。因而意念活动总是围绕这一目的而设立的。
(1)在这一阶段中,模似身体在水中的漂浮,可以认为是“第一意念活动”。通过这一模拟达到骨胳的伸张而肌肉不缩紧。另外还有种种说法,例如假想淋浴时舒适状态等等,都不外是达到舒展之目的,通常在这一范围内,就可以起到健身的效果,不必再做进一步的要求。
在身体舒展的同时,必然要求呼吸通畅而自然,心情要平静。
有人提出站桩不要想任何事物,这种说法是根本不正确的,它不仅否认了意念活动而且从生理上说也不可能。
(2)进一步的意念活动,乃是假想肢体的飘散与毛发的伸张,在这种意念活动的诱导下,不仅各个关节的韧带受到加强的训练,而且训练的范围扩大展到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