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论练功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梁氏形意拳门人习拳心语(五)
隐藏右侧

梁氏形意拳门人习拳心语(五)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推荐者语:这组文字,是外经贸大学武术协会中梁氏形意拳门人习拳之心语,虽非名人高论,但具是每位作者各自在习拳实践中的真实体悟。相信拳友诸君读后当有裨益,故愿为简评荐之。

    拳静

    王海云

    随刘老师习拳多年,因我原属性情急躁之人,因此对静以及静带来的感悟是最多的。大一时开始接触形意拳。起初的印象就是五个简单的动作,每人都在安静的不断重复练习。乍一看去都是一样。但大家练习得非常认真,尤其是习拳多年的师兄师姐们。虽不明白,姑且照着样子先练着。后来刘老师向我们讲授形意拳。形意拳是以形与意相合而成的,练至一定程度时,两者是不可偏颇的。在介绍完形意拳起源之后,开始讲解练拳的基本要求。其中“松、静、柔、整”是基本的习拳要求,是习拳的基本原则,在练习中须贯穿始终,也是练拳需要达到的目标。

    在“松、静、柔、整”这四个字中,我认为“静”是最基础也是最首要的。我的感受是先“静”,方可达到“松”,进而“柔”,以形成“整”。因此在练拳中较注重于“静”和“松”。“静”本义指松开争夺的手去看天蓝色,后引申为停下来、安静、沉着、贞洁、纯净等意。

    练习形意拳并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只求外形相似,以求达到动作标准而已。更多的是一个脑力劳动。因为在习拳的不同阶段,这几个字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这需要自己在练习中细细体味,不断进行总结。“静”也是一样的。

    刘老师在开始讲授时,对“静”最初的解释就是让大家在练习过程中尽量不要想其它的事情。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而我在初期学拳时只能做到安安静静、不吵不闹地练习。经常是脑子里在放片,我能清晰的意识到,只尽量不去理睬它而已。在这一阶段习拳也就是先搭个架子。

    练习一段时间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对外形动作进行调整,不断进行修正。此时脑子里依然在放片,但已逐渐不是清晰的意识了。

    当外形动作基本正确后,刘老师开始要求五行拳的基本都做要连贯,并达到初步达到手脚一致。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得心静下来,然后才能够同时指挥自己的手脚达成一致。若心思稍有分叉,就会出现步幅不稳,身形晃动等。此时是一种专注,内心是处于紧张状态的,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

    随着习拳的进步,对连贯及整都有了新的要求。此时,必须从“松”、“柔”处着手,并初步体会到内外相合。这对静的要求又提高了一层。我也第一次出现了“静”的困扰。当时因为工作的影响,内心很难达到更高的静。在向刘老师求教后,我开始背诵《心经》。后来惊奇的发现,背诵经文居然会使自己更加沉静。在习拳过程中,不但有内观,更加容易感受到新的变化。

    现在我在练习中又有了新的困扰――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静”又需要达到新的要求。因为“松”不仅是身体外部肌肉的松,在更加“柔”和练习的要求下,体内的五脏六腑也要达到“松”,进而在意识上放“松”。同时对意识对练拳带来的影响有了些许感受。而我能做到的“静”是有很大差距的,仍需要通过打坐等方式继续努力。

    虽然在习拳方面我仍处于较低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