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王芗斋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创立的意拳拳学,有一整套的训练体系,近百年的实践证明,意拳无论在养生还是技击方面都有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意拳仍在不断地吸取中外拳种的科学训练方法,籍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拳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意拳仍是一门尚在不断发展的近代拳学。
意拳是中国武术中唯一把站桩放在练功方法核心位置且作为主要内容的拳种。意拳桩法不同于其它门派的桩功,它不是一种简单的静力性训练,不是以提高肌肉力量、速度和耐力为目的,而是在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的原则下进行练习,以求取周身浑然一体,即通过站桩训练达到统一意念,统一动作,统一气力,完全达到身心完全一致,使身体各部位良能得到锻炼。
练习意拳站桩简要易行,不讲究时间长短,不讲究场地如何,行站、立卧都可以。从技击角度讲,意拳没有套路,没有固定的招法,只讲随机随势而发,从常识和笔者实战经验来看,任何拳术只要是实战就不能按部就班,没有套路和固定招法,并不等于毫无规律可言的随意招架或胡踢乱打。意拳所讲求的法,仍是在拳法拳理的基本原理原则下进行,这是意拳最大的亮点。
意拳训练不讲求蛮力的增进和激烈的运动,从技击方面来讲,站桩可在无力中求有力,拙笨中求灵巧,微动中求迅速,可随势发力,是意拳之所长,强调精神和肢体的“松”“紧”转换,“松”“紧”转换的质量,直接影响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活协调等,而意念假借是贯穿“松”“紧”转换的全部内容。意拳是以站桩为基本功的训练,训练的前提是从精神到肢体一定要放松,进而进行“松”“紧”的相互转换,一定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使人体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肢体间处处连成一个整体,即所谓“一动无不动”的模式,练成自身感觉的高度灵敏协调,并通过“松”“紧”转换培养整体的力量,要求整体达到“周身无处不弹簧”的状态。意拳训练,是在周身放松,凝神静气,排除杂念,呼吸自然、不提气,不沉气,没有大小周天,没有气沉丹田的训练模式下,运用意念活动使全身建立争力,又名混元力,即前后、上下、左右的争力达到平衡均整的状态。
总而言之,意拳的核心练习方法,就是以站桩为基础,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的训练模式,也是培养掌握以致应用“混元力”的一整套训练方法。意拳的这种训练方法,在争力中能充分发挥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
习练者通过站桩摸劲获得混元力的体会和认识以后,会感到周身有阻力存在,就要开始试力。试力是意拳在站桩基础上,空间和肢体上的放大延伸,就是要在肢体有位移动的情况下,进行微动中求速度,达到整体“一动无不动”,能够均整得力,运用自如,保持能在今后的实战中为随机随势任意发力创造条件。试力练习不可用力,动作慢优于快,缓胜于急,要动中求静,体会肢体在空气中的阻力,找出整体力。
在站桩和试力有了一定基础后,就要进行步法的训练,意拳步法训练称之为“摩擦步”,也是脚与腿的试力,所谓摩擦步就是在移动步子的时候,脚与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