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只壓不蹓軟無力,只蹓不壓笨如牛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其他拳术 > 螳螂拳起源及螳螂拳谱等若干问题的研究探讨
隐藏右侧

螳螂拳起源及螳螂拳谱等若干问题的研究探讨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拜读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之《中国武术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见《螳螂拳·概说》首段,所述螳螂拳起源及螳螂拳谱等内容,与我掌握的原始资料和了解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窃谓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势必造成以讹传讹的后果,上愧先人而下误后生,不得不为之一辨。

    为便于说明问题,先将该教材相关内容摘录于下:

    螳螂拳发源于山东,相传为山东即墨人王郎所创。王郎自幼习武,曾与人较技试力,因败而归,在回乡途中见螳螂捕蝉而受到启发,依据螳螂灵敏而快速的动作创编了螳螂拳。据拳谱《入门全解》载:“昔者王郎老师,做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穷。”此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山东牟平人刘汝芬在其所著拳谱中开始记载了“分身八肘”、“乱接”、“崩补”拳的套路名称。据传系推论,螳螂拳当创于明末清初之际。

    此段文字完全脱胎于1991年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之全国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武术》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而增加了王郎习武创拳的经历。

    关于王郎的生平逸事、习武过程与创拳经历,以及螳螂拳的创始年代与发源地,螳螂拳派历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辞。简言之,在创始年代上素有西汉之说、南北朝之说、宋代之说,明末清初之说;发源地上则有陕西之说、四川之说、崂山之说等等。这两部教材对此能力排众议,独取“山东”“明末清初”之说,大概是本着择善而从的原则确定下来的;而或采信当今学界流行的通俗说法,并且较为严谨地冠以“相传”二字,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既然“据传系推论”,此马非马,何以肯定“螳螂拳当创于明末清初之际”?表现出学术上的不成熟。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对“王郎创(螳螂)拳”之说表示质疑。实际上,“王郎”是螳螂拳派自我塑造的精神偶像,一如少林依附达摩、武当假托张三丰、形意拳敬崇岳飞、长拳托名宋太祖。

    再看上文“昔者王郎老师”之“郎”字,1991年版《武术》教材中作“朗”。郎、朗二字同音,哪个为准,此处不必深究。因为《入门全解》原文此句,既非“郎”,也非“朗”,而为“螂”,亦即“王螂”。那么,是否该文的原作者无意将字写错,恐怕不好轻易断言。而这恰恰为我们破解“王郎创(螳螂)拳”之谜,提供了关键(参见拙文《螳螂拳为王郎所创》中华武术2008年第1期)。

    以上两本教材皆有“据拳谱《入门全解》”一语,此系引文过程出现的重大失误。中国武术协会审定之《中国武术拳械录·螳螂拳·源流》(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云:“《入门全解》为著名螳螂拳家梁学香先生遗留”,似可作补前文。但《入门全解》非为独立的拳谱,而是梁学香先生遗留螳螂拳谱《可使有勇》之首篇,相当于该谱之前言部分。

    当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简报(刘希钦《梁振照献出三本珍贵螳螂拳原始材料》烟台日报1984.1.12)没有直接说明这三部拳谱为梁学香(1810??年)所撰是有道理的,只是说明“其中两本分别成书于1842年和1852年,另外一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