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鹰爪门源流
鹰爪门拳术,原系象形。
因鹰为猛禽类之一,其性猛,其爪利,运用爪之抓力,即可战胜它含。
其拳曰联手,乃鹰爪力之总名也。
此种手法,与他家拳术迎异,事以抓打擒拿,分筋错骨为主,敌愈近愈易制胜。
敌虽具铜皮铁骨,未有不披靡者。
考鹰爪门拳术之源流,明代末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就记有,“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
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
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组张短打。
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
由上述可见,当时鹰爪拳术已盛行于民问。
然我国武术,向乏记载,元、明二代已不知传于何人矣。
据陈子正先生曰,其术源于沥泉憎,后沥泉僧以此术授与岳武穆,故世以岳氏鹰手呼之。
但据先生之嫡传高徒、河北鹰爪门名师刘法孟先生曰,其术源于岳飞,后清代有沥泉僧者,得承真传,惟沥泉僧本为翻子门名僧,因见该拳鹰爪手法可取,故将鹰爪之手法,渗入翻子拳术中,兼而练之。
后辗转传于道济和尚,道济又传于法成僧,继传于保定刘士俊,士俊而发扬光大之也。
以上二说,关键之处沥泉增为何代人,然因乏记载,实已无从考据矣。
有史可考者,其拳发扬于刘士俊。
士俊为直隶雄县孤庄村人,家贫,尝以佣工糊口,嗜武技,昼虽劳瘁,夜仍练拳不辍,人咸奇之。
年二十许,技击已有心得,每贩菜毕,即空场练之,习以为常,人亦不怪之。
村有某寺,每值担休息,即练身手。
适为寺僧道济咨见,奇其力猛腿快,不禁喝采。
即毕、僧曰:“技虽佳、惜不足搏人耳。”
俊不服,请与较,僧不答,立而不动,俊即上步,反自扑倒。
始大惊,经询,方知僧身怀岳氏鹰手绝技遂膝行请为弟子。
僧曰:“孺子可教也。”
自此俊随师学艺,后又从师师伯法成僧。
士俊经多年苦练,技乃大成后辞师来京,以授艺为生。
时北京名手辈出,精技击者,多下场与较,悉败,被誉为“大杆子刘”,遂名扬京城,威震京南也。
鹰爪门功夫,得士俊真传,厥为刘成有。
成有初学技于飞腿扬景山,继受业于刘德全、刘士俊、董宪周,深得少林派之神髓,尤精岳氏连拳、八翻散手,雄踞燕冀。
成有再传其子刘启文、外甥陈子正。
子正深得刘师真传,秉意发扬鹰爪拳技,曾先后任教于上海精武体育会、香港精武会,并在先辈把岳氏连拳及翻子门融为一体的基础上,吸收少林嫡派鹰爪手法,首创鹰爪翻子门,以鹰爪门绝技名震武林。
民国十七年,南京举办第一次国术大考,以选拔国术人材。
先生在无法推却的情况下,遂登台,不意先声夺人,致寒敌胆。
遇所编对夫,皆不战自退,甘败下风,先生默然曰:“神州英雄果如此乎,吾甚悔此一行。”
自此世呼“鹰爪王”。
二、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