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八卦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各派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共同为八卦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有尹派(尹福),程派(程庭华),宗派(宗长荣),刘派(刘风春),马派(马惟骐)等派。这些创派的先辈们,虽属同出一师,但在掌法和具体练法上却有一定差别。尹派以穿掌为母,程、刘以推掌为长,宋派以习梅花掌为奇,马派以锤法称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同源而不同流的现象呢?这无不是拳师们在洞晓八卦掌基本拳理后,经过潜心研究、细心揣摩,依据自身不同条件、吸取了不同拳术的特长的结果。就拿尹、程、马派来说吧!尹福先生深晓罗汉拳的奥妙,因而尹派转掌时就不时体显有罗汉拳的特长,其掌型五指并拢,型如尖刀,步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整个外形稳而舒展,程庭华先生对形意拳有较高的造诣,因而程派颇具形意拳的特长,掌型颇似形意拳掌形,步沉稳坚实如水漂木,而马惟骐先生平素擅长用拳出击的妙法,因而马派在转掌时锤法比其他派多。
在同一流派中,练法、风格也不尽相同。如以穿掌为母的尹派八卦掌三代为例:马贵(字世清)因其身体矮小、双臂垂至过膝,所以转掌式子低矮,精于练蟹掌,发劲火爆气足。宫宝田(字占元),身长体瘦、动作灵活,以快速变化为其特长,因而人们以“猴宫”称之。尹福的四子尹玉章,身体瘦,身材适中,动作敏捷,前进后退、闪展腾挪是其特长,精于练蛇掌。门宝珍(字聘三),身高力大、转掌时步法稳坚,虽以穿掌为母,但削砸劈挎,震挡擒拿诸劲法都高人一筹。彭九春先生本是弃文就武的秀才,体瘦力小,以柔化刚是其特长,颇有“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劲法境界。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八卦掌的流派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进的,是前辈们心血的结晶。但是,八卦掌的各个流派之间,只是外部造型,具体练法有差异,在本质上还是相同的。各流派都以走转运行为基础,神气意力合一集中,在劲法上都介于太极拳和形意拳之间,要求刚柔合济,只不过是各派之间所表达、体现的方式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