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时晓武
摇涮把是心意门中重要的一把拳。素有“母拳”之称!
目前,在心意的各个支派中,摇涮把各型略有差异。但终观其实质,仍是符合心意之原理的!我们且以周口心意及于化龙先生所传的摇涮把为原型,合以李紫剑先生的轨迹拳来初步剖其实质所在。
摇涮把:观字义知由“摇”和“涮”整合的一把拳。其法原取象于十大型之鸡型。由于先辈们努力和集结精华,其实质已超越了单纯的鸡型。字典里对“摇”的释义:1、使物体来回地动。2上升。3疾速。“涮”是:1、把手或东西放在水里摆动。2、把水放在器物里面摇动,把器物冲干净。把这二字形象地纳入拳学中,不但有“翻浪劲”“火烧身”等激素打法,而且更精妙地运用了圆的运行轨迹与含圆生势。用现代学科来讲,牵涉的内容有:摆动、涡旋、旋转、螺旋、弹性形变等等!由此不能不证明先辈的过人之处。
我们把摇涮把的每一步练拆开来解,更容易理解。
以过步摇涮把左脚在前,后脚后的侵扑站为例:
侵扑站:左手从右手背上搓出向前,二手有撕扯劲意。不停。双手经由右腿外侧划圆,经胯、后肩、至眉高,继续到体前。同时出左脚。左手左脚同时到位。左手与眉高,左脚成鸡腿步。右腿跟步,夹裆或成弓箭步皆为不错。右手辅住左肘内侧。其低式盘法要求摸胫摩径。前人身体力行的证实了次把拳的功效,并与拳谱严格对照的。周口在练此把拳时,严格按照十六字诀:一寸、二践、三躜、四就、、、、、、进行的!那么,现代科学直观的分析是怎样的?
原地侵扑站(起势)。
上右步同时,双手划一前立圆下撕线,左手从右手背上搓摩而过。双手的搓摩形成了搓把,使劲达四梢,增强了功架的予应力《搓把后问讲》。而整个身态则是拧裹右旋,呈前立圆划圆后,右肩斜拉。这一步,为身体的抛弹发力形成了落势状态,即所说的引弓满弦。这一状态牵涉的人体运动形式有旋转、摇转和凸凹!肌肉在一瞬间完成了最大程度的收缩,并且形成能量的贮藏堆积效应。轨迹拳学上讲,手臂在不空状态下,身成横圆、立圆及拧转的状态!
上式不停!!
手摸胫、胯、肩、眉至体前!同时上左步。
亦或可以上左步同时,手臂翻转,右手扣左手背后加力,打出双把。
这一过程是弓箭的放射,即弹射过程!而旋转、摇摆产生的旋转式发力,摇摆派生的抛射式发力,以及能量的倾涌,使得整个发力过程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难怪有些人称“翻浪劲”或说“裹、钻、践”的合一。但此说只能是表象而言,不能从根本说明问题。
从整个运作流程来看,一气呵成!若仍以轨迹拳的大型与切线模式诠释,更是无可肆议!关键在练习时,有一些细节技术问题需当面教授,方可解决!
前人设计出这一动作,更妙的是实践功能。攻防一体,顾打合一!可作起式,也可作攻式。卢嵩高前辈只身闯上海滩时,以此式融汇贯通心意拳把,堪称无人能敌!由此观之,其科学模式,更符合圆的发力原则:
循圆而动,形圆含机,就圆造势,因圆生力。
正所谓真理不二,古今如一!
再说搓把!
搓字按方言来解,含有摩擦、拧裹及旋转之意!竹林心意中称搓把。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