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功力拳是南少林拳秘传的一种,属南方派系,传说源自福建南少林寺,由南少林的崇功禅师综合各家拳功精髓所创。崇功禅师当年凭借其深厚功力击败过许多高手,雄冠一时。后南少林被焚,功力拳流入民间,历经多代,传至陈家鼎师傅。“功力拳”也叫“功力法”。福建当地常称“拳”为“法”,如鹤拳被叫做“鹤法”、狗拳被叫做“地术犬法”等。功力拳注重功力,练功求力,故名“功力拳”。所谓“练功求力”,即练三功、求三力。
【拳纲总要】
三功三力树门梁,节住力聚练势强。
铁桥金门无人进,豹拳虎爪制恶狼。
短腿暗脚断下路,硬马软步有攻防。
多下功夫上大力,雄冠南北美名扬。
——南少林功力拳秘传歌诀
【注释】
1.三功
“三功”即马功、桥功、手功。
“马功”也叫“硬马功”,有“高马功”和“四平蹲马功”两种,以四平蹲马功为重。
“桥功”也叫“铁桥功”,如我们常说的“铁臂功”等。
“手功”,南少林功力拳不用掌法,所以其手功主要是“豹拳功”和“虎爪功”,以豹拳功为重。
2.三力
“三力”即打力、擒力、抗力。
“打力”也叫“打击力”,即单一或连续打击敌方的力量,这是技击的主导力量,要能突破敌方防守并伤害敌身。如果没有足够的打击力,就失去了功力拳应有的作用。打力主要表现在人体的拳、肘、脚、膝等主要发力节点上。
“擒力”也叫“擒制力”,即抓擒控制敌方的力量,是擒打法、擒拿法、擒摔法的母力。擒力主要表现在爪上。爪虽然也可直接对敌造成伤害,如进攻敌人咽喉、裆部等要害部位,但其重要作用还是在于控制,或因此抢占先机,或因此造势创机。擒力的联合运用或混合相应打力,就是致人分筋错骨的擒拿,或致人近倒远跌的擒摔,或致人击之难逃的擒打。
“抗力”,也叫“抵抗力”,即抵抗敌方来力的承受能力,可分为主动抵抗力和被动抵抗力。“主动抵抗力”指防守破招中身体必备的抗击承受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四肢,南少林功力拳中注重上肢的抗力并多用“桥”力;“被动抵抗力”指失势挨打时,身体在一定程度上的承受能力,主要表现在躯干部位,如头部、心门、肋部等。这些抵抗力都属于人体综合实力的范畴,也是对练习功力拳者的一种考验,如果功力拳练好了,便可以抵抗一些拳打腿踢,绝不至于一触即溃。
武谚讲“一力降十会”,只要练上了大力,在与人交手时自然可以硬接硬上,自然能够占上风。正是:“练到功力上,虎豹下鸡场。举爪不能逃,出拳把人伤!”
3.节住力聚
“节”指人体发力的各大力节,即手、脚、肘、膝等。
“节住力聚,功实力巨”,这是功力拳的特别之处,也是其练拳要窍,要求在完成发力后稍停几秒紧住肌筋,然后再做下一动作,但发力时要快。
这种练法,从技击上讲既能增强打击力,又可增大抵抗力,可增加耐久力。从健身上讲,这种练法可增肌实肉、强筋硬骨、益气提神、健壮体质。
陈师说:把拳当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