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少林功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者“拳种”,而是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灵魂的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
少林功夫是在禅定的高静状态下产生的,是学佛修禅的副产品,体现的是少林僧人对超常智慧、超常神力的渴望和追求。菩提达摩奠定了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地位,也是少林功夫的智慧源泉。千年少林武学始终奉菩提达摩为少林功夫的智慧神。大约从唐朝开始,观世音菩萨愿力信仰影响到少林功夫的发展,催生了少林功夫的力量神。经过历史的演变,紧那罗王作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从元末至明朝开始,成为少林功夫的力量神。尽管在明清时期传入民间后,少林功夫独特的佛教属性出现了简化、弱化的趋势,甚至出现了禅宗智慧信仰的阙如,但对于力量神紧那罗王(俗称挪挪爷)的崇拜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佛教禅宗对于少林功夫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少林功夫的风格和特点上。“拳打一条线”正是禅宗单刀直入、直指人心的外在表现。少林功夫的各种套路动作,除个别以外均在36个左右,短小精悍。这些功夫起源时的功用,除了技法之外,完全与禅修相同,主要是让修习者在练习中能集中精力,使心境定在较少的念头上,用以收散乱之心,由动入静。
学佛从念诵佛祖法号“阿弥陀佛”开始,阅藏万卷、洗去留尘,最终回归到一声“阿弥陀佛”。
修禅是从内性回到内心。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少林708套功夫,不论经过怎样的千变万化、移闪攻防,起势在哪个位置,收势也会回到那个位置上。犹如学佛修禅,穿越千山万水、历尽酸甜苦辣回到最初,好像原地没动一般,其实已经获得超越和解脱。佛理、禅理、拳理,理理相通、万法归一。少林武学讲究修心生定,因此少林僧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提出了“禅拳合一”的理论。
不信佛、不学禅,练习少林功夫很难达到高深的境界,甚至对于传统拳谱的理解和觉悟都会出现障碍。
我们不妨以少林功夫的最基本套路小洪拳为例,来具体谈论少林功夫与佛教禅宗的关系。
拳术是功夫的基础。明代的军事家和武术家何良臣在他的专著《阵纪》中说:“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耳,所以拳棍者为诸艺之本源也。”少林小洪拳被称为少林拳的母拳,号称十八拳之母,是练功学武必练的基本拳法,一切少林拳法皆由小洪拳演绎而来。少林寺内一直有“小洪拳练三年,不到三年不出师”的传统,师父也会告诫好高骛远、缺乏耐心的徒弟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毒”,意思是只要把小洪拳练好了、学成了,就足以徒手击杀和自卫防身,在此基础上学习其他的少林功夫也能触类旁通、点到即会。众所周知,少林小洪拳是一套系统的理法合一的攻防技术。其形姿小巧玲珑,节奏严谨;技法刚健有力,朴实无华,招含攻防,重于实战,自始至终行在一线上,突出了少林拳术的全部特点。但很少有人知道,小洪拳的招式动作蕴含着佛家的智慧,甚至直接引用了佛门仪轨。
少林小洪拳有两个招式是少林功夫数百个套路中再没有出现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