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
习太极拳者不可不知王宗岳。但王宗岳其人其事如何?岁月没有为我们留下他更多的踪迹。从李亦畲手抄本“老三本”中首次以确定的文字形式披露“王宗岳”这一大名后,有关王宗岳的寻找就没有中止过。王宗岳是站在太极拳理论顶峰的人物。研究王宗岳,是我们开展太极拳理论学习的重要一环,事实上对我们认识太极拳历史也必将有重要帮助。许多专家有此热心,众多爱好者有此要求。为此,对这一话题进行专门探讨,得新收获。也许发现之旅很艰难,但这个过程不也很有趣味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为人莫忘本,饮水当思源。欲修太极拳,须敬王宗岳。王宗岳宗师留给世人的“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工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五篇拳论,意蕴精深,见解独到,可行可作,奥妙无穷,是太极拳修炼的经典指南和圭臬。
对于王宗岳宗师太极拳理论,笔者虽孜孜求之,然因生性愚钝,学识浅薄,迷茫困惑之处多多待究。现先将关于王宗岳宗师《太极拳论》之习悟与求答思绪疏理归纳出来,以求教、求答于前辈同道:
1、何为“无极”?何为“太极”?何为“阴阳之母”?“太极”由“无极”而来,太极拳修炼,久久为功,最终追求的目的,是否是返璞归真,寻本溯源,“心”耶,“身”耶,回归到“无极”态势?
2、“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是“阳”,“静”是“阴”吗?“分阴分阳,显阴显阳,阴阳相离、相悖、相乖”,是“阴阳之母”吗?笔者感到“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是指形体外面的动、静、分、合变化,不论“动分静合”,其内意、内气、内劲、内在,都是由“阴阳相融、相和、相济”的“阴阳之母”来支配与操纵。这种体悟对吗?
3、何为“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在太极拳推手练功中,如何由尺而寸,由寸而分,由分而厘,由厘而毫,于毫厘微末之间,理解、把握、求索、获得“无过不及”呢?过者,过头也,顶也,抗也;不及者,丢也,扁也。“不丢不顶”,是否源于起处?而根据“无过不及”,将“不丢不顶”改为“无丢无顶”,岂不更有利于操作、修持吗?深层次的“无过不及”是否是用“意”、用“气”、用“神”呢?
4、“人刚我柔谓之走”,是否应当包括“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自我形体诸方面的变化?“我顺人背谓之粘”,是否是对方“退之则愈促”呢?这里的“退”,不可单纯理解为对方的“退步”和“退走”,而是指对方的“背”势和被动。笔者浅见,君以为然否?
5、“动急则急应,动缓就缓随”,应当如何理解“急应”呢?笔者以为“应”,应当是形体毫厘微末之间“本地风光”“有感而应”“有响即应”的瞬间变化,其变化之关键不在外面,而在内里。笔者感悟,不知妥否?
6、“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着熟”是否是“形、体”“有意识”的自我“自动”的“感觉”变化行为?“懂劲”是否是“意、气”“无...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