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含蓄
芗斋老先生在拳论中所描写的“含蓄”,在实作中,遇敌好似虎扑羊(老虎在扑猎物前瞬间呈现的含蓄状态)。势如龙驹扭丝缰(烈马被骑手拽住缰绳,使马首回扭时马所处的含蓄态,这时骑手一松缰绳,马就会飞奔出去)。势如翱鹰下鸡场,蓄势待发等等。
众多的大成拳练习者习练多年终无所成,对芗翁拳论无数次的阅读,反复的揣摩,对“含蓄”的理解仍然似是而非。今仅以个人之浅见,将大成拳的所谓“含蓄”、“虚实”和“动静”向广大武友读者简介一二,如有欠妥之处,还望指正。
人在发力之前都本能地有一个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在大成拳系列训练中称之为“含蓄”。前辈拳家在与敌人或野兽的生存斗争中深深地认识了“含蓄”的重要性,把发力前的这一准备阶段专门提炼出来,作为一项特定的训练内容。
大成拳的“含蓄”包括两个内容,即“神意”含蓄和“劲力”含蓄。
“神意”的含蓄又称之为“精神含蓄”,是指在功法训练中的“两眼平视前方,神光内敛,呼吸自然,舌舐上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神意”含蓄来源于道家炼丹术的“和合四象”。
“劲力”含蓄是指在大成拳功法训练中的发而不发,发而未发的状态,大成拳讲练“遒”不练放,练“收”不练发。
大成拳在训练中要求“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使之体内气血鼓荡,外示安逸之态。
“含蓄”贯穿于大成拳从桩功至实作的一系列功法,它需要在每一步功法中长期刻苦修炼,使自身身体和意识精神不管在任何姿势和环境下都能处于含蓄状态,使含蓄成为一种本能,一种习惯。经过这一方法的训练所发出的力量是相当快的,非常迅速、冷脆,对技击有很大的用处,并能在交手试技中迅速调整自身重心。
人处在“含蓄”的状态之下随时都能发力打击对方,比没有接触对方即怒目圆睁,舞姿弄势对敌人构成的威胁要大得多。当然,神意与劲力能否含得住,能含多长时间,这就要看所下功夫的大小与明师的指点了。含蓄只要练到了身上,就会在技击和养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运动在发力前都要有一个准备阶段,都没有脱离平常人发力程序的规律。西方科学较为发达,但他们在揭示人体本能比起我们的传统拳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西方拳击、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尽管动用了不少科学手段来指导训练,但在发力这一点上仍脱离不了准备发力这个程序,尽管他们用放松来使发力准备阶段的时间尽量缩短,但放松终究代替不了“含蓄”。
二、虚实
虚实一道足可使拳术家为其琢磨一生,可谓其乐无穷。要懂得拳术中虚实的对立与调和、虚中有实的生发、实中有虚的转化、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只有深谙此道的拳道中人,在做动作时方能真实体会出“一面鼓,一面荡,周身无点不弹簧”。
芗斋老先生拳论讲:“习时需假定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四周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与猛兽毒蛇蜿蜒而来,与其共争生存之情景,须当以大无畏之精神应